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的发展历程可追溯到1931年的涪陵县立乡村师范学校的公共体育课,后历经涪陵县立简易师范学校(1935-1946)、涪陵县立师范学校(1946-1950)、涪陵县师范学校(1950-1950)、涪陵师范学校(1950-1956)、涪陵地区师范学校(1956-1961、1968-1977)、涪陵地区师范学校高师班(1977-1982)、涪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82-2001),于1984年学校正式成立体育系并开始招收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后学校更名为涪陵师范学院(2001-2006)、长江师范学院(2006—至今)。体育系于2009年3月更名为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2001年开始招收本科学生,并于2012年随着学校从江东搬迁至了李渡。现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和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3个专业,其中,体育教育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学院“立足重庆、面向西南、辐射全国”,为重庆特别是区域内的三峡库区、渝东南民族地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简称“两区一圈”)培养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水平体育教育专业人才。三十多年来,学院始终聚焦“两区一圈”地方“C位”,应“两区一圈”所需,依“两区一圈”而建;为“两区一圈”所用,因“两区一圈”而兴;受“两区一圈”所托,顺“两区一圈”而为,为“两区一圈”共计培养输送了7000余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被誉为“培养‘两区一圈’体育教育子弟兵的摇篮”。“三四五六”人才培养体系获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三”即“三育并重”(内容):思想品德教育、运动技能教育、师范素质教育;“四”即“四化协同”(路径):“学校——地方”合作化、“教学——团学”一体化、“学——训——赛——用”体系化、“运动技能——师范素质”等评化;“五”即“五进并举”(手段):进课堂系统学习、进体联拓展练习、进名校观摩见习、进基地实践教习、进社会应用操习;“六”即“六维卓越”(目标):德高、善教、技强、会说、熟写、活用。
学院秉持“弘毅致远 行健至善”的院训精神,以办精体育教育专业为主体、以办强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和运动训练专业为两冀的专业建设格局为宗旨,坚持“高质量党建”“一统全局”、紧盯“建特色学院、育一流人才”“两大愿景”、立足“‘三四五六’人才培养体系、‘两区一圈’体育教育子弟兵摇篮、‘一山两江’巴渝体育学术坐标“三大优势”、强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社会服务”“四轮驱动”、深化“教学、学科、科研、竞赛、人才培养”“五位一体”、高质量培养“德高、善教、技强、会说、熟写、活用”“六维卓越”体育人才,全面促进体健学院内涵发展上台阶、特色发展上水平。
学院教学设施不断完善。现有400米标准田径场2个、体育馆1座、篮球场16块、网球场12块、排球场4块、羽毛球练习场19块、室外球场30片、标准游泳池1个。体育馆内设体操房1间、乒乓球房2间、50米室内塑胶跑道6条、体育舞蹈房2间、武术房1间、健美操房2间、健身房1间、艺术体操房1间、多功能厅1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1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射弩)训练房1间、藏有200余册资料室1间。
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高质量打造教学科研团队,持续引聘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运动人才,支持青年教师攻读博士、访学,培养双师型教师,改善学历、职称、学缘、年龄等结构,配齐配足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专业技能任课教师队伍。专任教师有教授6人、副教授20人、博士3人、运动健将1人、国家一级运动员2人、国家级裁判6人、双师型教师11人、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1人、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1人、重庆市教育系统先进个人1人、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国家社科同行评议专家2人、涪陵区科技拔尖人才2人。
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先后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输送上千名高素质应用型优秀人才,成为了单位、行业骨干。众多学子考取北京体育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成都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等攻读硕士学位。大力实施国际化办学,选派优秀学生到国外交流学习。竞技性人才培养显著,毽球队屡获国家级、省市级冠亚季军;网球队曾获重庆市大学生网球比赛男子甲组和女子甲组团体冠军、男子甲组单打、双打冠军、女子甲组双打冠军、男子丙组单打冠军,该赛事十二项冠军,我校获得其中六项。甲组男子双打进入全国前八名(第二十四届全国网球锦标赛〈总决赛〉)。田径、羽毛球、游泳、乒乓球、武术、跆拳道、健美操等代表队也屡获佳绩。近年来,各项比赛共计获得国家级比赛冠亚季军20余人,获得市级比赛冠亚季军100余人。
科学研究不断攀升。秉承“立校促乡”的科学研究理念,聚焦“一山两江”(武陵山区、长江流域、乌江流域)学术地标,长期深入酉阳、彭水、贵州、湖南等地紧紧围绕体育文化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主题展开科学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2项、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1项、省(市)级科研课题省(市)级30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共20余部。获省(市)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各类科研奖一等奖6项、二等奖29项、三等奖17项。
文化传承不断彰显。秉承“博颂古今”的文化传承理念,先后与国家体育总局合作共建巴渝体育文化研究基地,与重庆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共建毽球、板鞋竞速和射弩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学校专门成立巴渝体育文化研究中心,常年开设板鞋、射弩、毽球、毽球、竹铃球等传统体育项目教学和训练课程,并与酉阳体育局、奉节永安中学、酉阳实验中学、彭水第一中学、彭水黄家中学等共建地方传统体育文化传习研究基地,弘扬和传承巴渝传统体育文化。
社会服务不断拓展。多次承担教育部国培计划和重庆市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与重庆市体育局和涪陵区体育局合作,建有重庆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重庆市体育行业特有职业培训基地,常年为重庆各区县培养输送篮球、田径、游泳、登山、马拉松、网球、羽毛球、足球、乒乓球等运动人才和裁判工作人员,为重庆体育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弘毅”方可“致远”、“行健”乃得“至善”。当前,乘着党的二十大东风,在学校第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的精神鼓舞下,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党政领导正团结带领全院师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积极的精神、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顽强的作风,深入学习和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脚踏实地、锐意改革、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建设有内涵、有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体育学科而努力奋斗!
(统计数据截止到2023年)
二.学院文化
院徽:
1.会意字母C, 和合起来会意字母S、T和Y,和合起来会意字母j,连起来就是“长师体健院”的第一个拼音字母;
2.整体看起来更像是一名冲浪运动员,呈现出运动、活泼、健康、快乐、向上、顽强之元素。特别是与校徽“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交相辉映,寓意体育学院师生正为学校建设应用型高水平师范大学而乘风破浪、激情拼搏;
3.外框、主色调采用校徽格调,与学校保持一致;
4. 既似跑道,彰显体育运动之元素,也象征两江(长江、乌江),符合学校地理位置特征,会意我们既依托两江又服务两江,契合学校依托地方、服务地方办学理念。同时,因“水”而彰显办学生命力与活力;
5. 表地球,用绿色象征健康,表征我们的工作、职业宗旨或特点就是关乎、造福人类健康,特别“两江四岸”的人民百姓;
6.1984,寓意体育学院创办于1984年,也看似冲浪运动员滑板。
院训:弘毅致远 行健至善
只要胸怀大志、抱负远大、意志刚强,即可前途远大,卓有成就;只要行动刚毅、坚忍不拔、持之以恒,即可在身体、心智、品德、学识、技能等上达到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
这既运用了学校“行健体育场”和“弘毅体育馆”这两个独特的文化符号,勉励全院师生只要在行健体育场、弘毅体育馆坚持不懈地学习、锻炼,即可让自己前途远大、卓有成就,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同时,彰显了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知行合一、德才兼备的育人思想,遵循和体现了院训应有的哲学思想和科学内涵:
【弘毅】心胸豁达而意志刚强。引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意为君子不能不心胸广阔而意志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而面临的路又很长。
【致远】前途远大,卓有成就。语出《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为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意在倡导师生员工坚定信念、志存高远、追求卓越、开创未来。
【行健】行动刚劲雄健。引自《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意为天道运行,刚劲雄健,君子应自觉奋发向上,矢志不渝,永不松懈。
【至善】最完美、最理想的境界。引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为大学的根本宗旨,首先在于了解和彰显人性固有的内在道德光明,然后必须亲近人民并竭尽全力为之服务,最后则要通过个人修身与社会实践,使社会和人都臻于和谐圆满的至善至美的理想境界。
院风:野蛮体魄 文明精神
这是体育之精髓,毛主席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意为想要让人们精神变得文明,应该先使他们的身体更强健。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也提出“造就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作为体育学院,自然应把体育放在首位,以“体育”育其品德、智力、精神、文明等。同时,应该有野蛮其体魄之浩气、文明其精神之正气,展现出特有的野蛮其体魄之活力与文明其精神之内敛,达到看似体魄野蛮但实则精神文明的境界。
教风:言传身教 立德树人
言传身教是教师普遍推崇的行为典范,更是体育教师特有的育人方式、方法与手段,而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固然应该通过言行举止、言传身教来树立、展示自己的行为典范,并以此来教会人、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来培养人、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这充分遵循了教育手段与目的高度统一,“言传”(讲解)“身教”(示范)“树人”(健体)都是作为体育教师最鲜活、最直接的育人表达。
学风:志存高远 勤学苦练
体现了大学培养有理想、有学问、有本领、有担当、有才干的高素质专门人才、让学生刻苦读书学习等的共同要求,体育人也正是通过不断的勤奋学习、刻苦训练来追寻和实现着一个个更快、更高、更远、更强,因此是体育人少不了的精神品质和特殊要求。同时,有了理想、有了追求,还需要通过刻苦学习与努力锻炼才能实现;只有有了理想、有了追求,其学习、锻炼乃至成长才不会茫然。这充分遵循了事物发展的逻辑规律,也体现了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另外,与院风“野蛮体魄、文明精神”的语义风格保持一致、浑然一体。
愿景:建特色学院 育一流人才
依据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思想特别是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根本要求,学校“举师范旗、走应用路、创特色牌”办学道路,重庆市高校体育专业办学格局,结合学院办学经验、办学成就、办学实力,明确提出“建特色学院 育一流人才”的办学愿景,并将培养“德高、善教、技强、会说、熟写、活用”的“六维卓越”新师范人才作为“建特色学院 育一流人才”的聚焦点、落脚点、根本点。